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世界数字城市大会
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
协会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速递 > 正文

无人机应用如何增强交通运输系统韧性

2023-02-17 17:57:15来源: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作者:深无协 点击次数:2584次字号:|
打造融合无人机运输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天地一体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打造以常态备急态的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面向未来的先进交通基础设施。

在增强交通运输系统韧性方面大有可为
       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韧性不足的问题。我国已在高铁、公路、民航、水运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在部分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并开始输出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但也应当注意到,在突发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冲击下,交通运输韧性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从疫情期间的经验看,我国的主干交通网络已具有极强韧性,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解决运输阻断点并恢复保障能力。但在交通体系的末端,受制于人力、载具、信息等可用资源的限制,容易出现运行异常局面。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
       交通运输系统韧性的提升关键在于服务交通出行和物流配送中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升,局部化、无人化和轻量化将是解决交通运输韧性问题的重要方向。无人机以其灵活机动、响应迅速、场景多样、智慧高效等特征,在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性的过程中作用日渐显现。尤其针对突发事件应急,无人机可以提供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的服务支撑,弥补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脆弱性问题,提升交通运输网络系统韧性。实践经验表明,无人机的应用特别是货运无人机具有投递快速、无需道路、人员非接触的特点,是实现高韧性交通运输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必要工具。
可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针对当前交通运输系统韧性不足的问题,以加快无人机融合应用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四方面的能力,即交通设施供给与服务需求的匹配能力、陆空一体的资源调度能力、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响应能力、面向交通变革的战略储备能力;重点开展四方面的工作,即打造融合无人机运输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天地一体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打造以常态备急态的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面向未来的先进交通基础设施。
       打造陆空一体的无人机出行和物流服务网络。推动无人机服务与传统地面交通的深度融合,打造陆空一体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拓展各类无人机物流试点项目,加快在城市、乡村、海岛等场景应用。加强无人机对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物资配送能力,提升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解决农副产品运输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升对高原、海岛、山区等恶劣地形区域和城市复杂交通条件下的无人机物流配送能力,有效解决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探索载人无人机在旅游、观光、通勤等领域的服务应用,释放地面交通资源,提高立体交通体系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在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重型干线无人运载工具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力度和应用探索。通过陆空一体的无人机出行和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设施网络与运输服务网络一体化水平。
       打造快速响应的复合型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智慧交通大脑为中心,加快将无人机融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安全、高效、顺畅的无人机运行保障体系。推动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将无人机和有人运输工具融合运行,发挥无人机在交通运输系统末端的作用,实现高韧性的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需求响应式为主的无人机服务管理模式,提升无人机的使用效率。加强无人机交通网和各领域服务需求网络的深度互联和智能调度,建立统一的无人机运行平台,提升无人机运行效率。提升无人/有人航空运输融合运行和监管能力,实现民用无人机“无缝隙”融入国家空域体系。
       打造平急结合的无人机应急保障体系。加快提升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推进监测预警体系、指挥调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一体化发展。探索推动航空救援基地建设,引入专业救援力量,推动组建“平急”结合的专业化、常备化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无人机应急救援常态化备勤点,形成平急结合的立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基于卫星遥感和北斗无人机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实现大范围、高精度、智能化、网络化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加快无人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提供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的服务支撑。
       建设面向未来的先进交通基础设施。无人机作为未来交通领域变革的重要领域,必然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无人机爆发式增长,将对目前的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急需提升交通运输体系应对颠覆性变革的前瞻性部署能力。一方面要留有硬件模式升级接口,加快建设无人机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规划干线、支线和末端的运输体系,建设运输枢纽和无人机起降场。推进5G、北斗卫星导航等新技术与无人机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升系统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未来变革对现有交通管理模式的冲击,战略谋划,前瞻部署,合理规划立体交通系统架构,增强系统快速转换升级能力;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面向未来的先进交通管理模式,有效应对和灵活响应各类变革。
需要国家层面强化统筹和部署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从国家和部委层面加强战略规划和任务部署,明确无人机在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无人机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加快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智慧大脑”,使无人机快速融入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动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二是加强工作协同。打破行业和地域空间限制及行业管理分割,加强跨部委、跨行业政策协同,强化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创新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资源,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信等资源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工作范畴,匹配供给与需求。
       三是加强政策配套。创新建设运营、金融投资、标准协同、政策保障等机制,为无人机发展提供市场、资金、政策保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完善低空飞行政策,分类划设无人机运行空域和低空航线网,实现空域广域化使用、便捷化申请。加快完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加强适航管理和安全监管。

       四是加强试点示范。打造以无人机为核心的韧性交通示范工程。以民航系统现有无人机云系统、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为基础,联合地方、企业和服务运行商,以增强交通韧性为目标,在省域范围内建立无人机为主导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韧性交通积累经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