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世界数字城市大会
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
协会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应用 > 正文

“无人机+海事之眼”,空中“刷脸”保水上安全

2019-05-24 15:20:11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次数:3028次字号:|

    通过“无人机+海事之眼”拍照“刷脸”,不需要登轮就能快速完成对水上施工船舶的安全配员检查。近日,在南沙自贸区,广州南沙海事处无人机服务队利用“无人机+海事之眼”,依托“智慧海事”平台,将过去需要“面对面”开展的船舶配员核查工作,通过无人机拍照“刷脸”远程解决,让“船员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大幅减少船舶停泊时间,降低船舶运营成本,也提高了巡航执法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命救助能力,高效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广州港四期码头水上施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广东(南沙)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速,大型水上工程增多。
    “这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扼守珠江出海口,是全国通航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监管对象复杂、业务种类齐全。”广州南沙海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南沙水上施工活动增多,海事监管难度持续增大。为了提高巡航执法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命救助能力,南沙海事处通过成立南沙自贸区首个无人机服务队,利用无人机巡航执法弥补了传统监管手段的不足。
    无人机盘旋在船舶上空,采集图像后通过“海事之眼”程序进行人脸识别,很快就完成了安全配员检查。这是发生在南沙港区粮食码头的一幕。3月6日上午,海事执法人员通过智慧海事平台发现多条水上施工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开启正常,在港池内有序锚泊,等待施工。南沙海事处出动无人机飞行服务队,准备随机抽查一条船舶“合和*”,核查其安全配员。

    此时,执法人员与施工船中间隔着上百米宽的大海,海事执法人员汪国兴与施工船“合和*”取得联系:“我处将利用无人机进行配员核查,请所有持证施工人员到船舶右舷甲板处集合”。“合和*”全力配合本次行动,召集所有船员在右舷甲板集合。海事执法人员首先利用无人机拍摄了一张全体船员与船名的合照;接着,无人机对每一个船员单独拍照取证。执法人员将拍摄到的照片导入电脑系统,利用“海事之眼”的人像识别技术扫描照片,识别成功之后海事之眼系统内会显示船员的个人信息。


    数分钟时间,执法人员便完成所有的信息比对,再结合“合和*”的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要求,该船的安全配员情况便一目了然。整个过程中,海事执法人员都在陆地上,没有上船,高效、便利,确保对施工“少干扰”、“零干扰”,受到了施工方欢迎:“以前都要等执法船靠上来,再一个个的拍照核查,费时又费力,现在无人机飞过来,我们在甲板上站两分钟,检查就完成了,进步太大啦!”

    “如果将执法船靠过去,登轮再下轮,可能要40分钟到1个小时。现在15分钟就做完了所有的事情,节省了大量时间。”广州南沙海事处的海事员陈凌豪告诉记者,受多种因素制约,在个别情境下现场执法人员不方便登船对船载人员进行身份核查。为了不影响船舶的正常施工进度,广州南沙海事处思考出“无人机”拍照取证、利用“海事之眼”进行照片比对的创新执法模式,在无须登轮的情况下快速完成了配员核查。


    目前广州南沙海事处计划每个月安排无人机巡航4次,每次巡航都会开展随机检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创新驱动,本质要求是提升服务,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海事决策科学化、治理现代化、服务精准化。据介绍,通过无人机拍照“刷脸”达到“船员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大幅减少了船舶停泊时间,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也使海事行政执法更精准,水上安全服务更便捷、更惠民。
关键词:海上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