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世界数字城市大会
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
协会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应用 > 正文

重庆:无人机助力 执法抗疫两不误

2021-12-15 13:38:52来源:央广网 作者:深无协 点击次数:1938次字号:|
“各位驾乘人员你们好,请戴好口罩,排队有序进入服务区”;“那位穿黑衣服的女士,请戴好口罩再下车走动。”重庆南川,大观服务区,抗疫特殊时期,每逢节假日或车流高峰,总会传来这样的喊话声。

无人机“隔空对话”助力抗疫(央广网发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供图)  

        这是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第三支队,构建的疫情防控“空地联防”的“无人机+”模式: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查实时回传的画面,对未戴口罩随意走动的人员进行劝阻。  
无人机助力抗疫,构建“空地联防”模式  
        据执法人员介绍,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常规的设卡检查面对密集的车流人流存在缺位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现有人力资源,高效开展防疫工作。  

无人机模式(央广网发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供图)  

        “此次推行的疫情防控的‘无人机+’模式,能有效填补设卡检查时的视觉盲区,推动了疫情防控从‘点面巡防’向‘立体巡防’转变。如今,我们利用无人机的高机动性,搭配上喊话设备,可以保证重点区域的防控监管不放松,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执勤检查方式,无人机的应用也能让我们与来往的人群‘隔空对话’,降低了疫情防控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无人机空中巡查,路面情况“1秒”掌握  
        “其实,使用无人机,我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路政执法。由于我们支队辖区坡陡弯急桥隧密集,加上高速公路本就是封闭的道路,过去传统的路政执法方式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导致在路政执法时效率不高、勘测时间长、数据不精确。”三支队执法人员介绍说,“现在,有了无人机的介入,我们就能实时掌握路面信息,尤其是桥下空间治理等工作,通过无人机的垂直视角,能准确的划定建控区红线,清晰的反应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我们后续路政执法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空中巡查隐患(央广网发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供图)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自三支队创新推行无人机辅助路政执法以来,已成功排查出辖区建控区内3901栋建筑物,发现并整改了多处路面隐患。  
        “当时我们在利用无人机进行路政巡查的时候,看到G5515张南高速三义隧道附近频繁有村民进入高速公路,便加大了附近人行涵洞及天桥的巡查力度,发现其中大部分涵洞均因频繁的降雨,而被大量沉积的淤泥、垃圾和杂草堵塞,随后我们就组织高速公路营运单位开展了涵洞清理整治行动,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  
无人机服务为民,执法前置温暖人心  
        今年8月,执法人员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人在建筑控制区内不停地松土、搬石头,有进一步施工的迹象,一问才知,是房主原来搭的牛棚被雨水冲垮了,他就想这块地反正也空着,就准备打个地基重修一个。  

服务为民(央广网发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供图)  

        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对方停止动工,指明其违法行为以及该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借此契机,耐心向附近村民宣传《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建筑控制区的概念。  
鉴于村民的家与高速公路之间植被较多,传统方式无法准确测量距离,执法人员取来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高空立体航拍与地面端的数据计算处理,精准测量出了附近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为该村民找到了合适的牛棚修筑地点。  
        然而,近年来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沿线村民旧房改造或者新建房屋项目也随之增多,“违建”成为了路政执法中面临的“突出而重大”的问题,据三支队执法人员介绍:“为了解决如今建控区管理中‘先建后拆’的难题,我们将执法中普遍为事中监管、事后执法的模式向事前预防、主动服务转变,以执法为民为宗旨,在建控区管理中推行了执法模式‘前置化’,一方面积极与沿线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在建控区监管上形成‘部门之间提前沟通、高速执法大队参与早期房屋修建审批’的协作机制,同时针对村民对建控区范围无法确定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无人机的科技作用,在村民修建房屋前,主动为他们提供勘测服务,利用无人机精确测定房屋修建地点与建控区界线的距离,在房屋选址结束后,我们还进一步用无人机加强修建地点的实景勘察,用全景仿真三维模型为后续房屋修建方案提出科学建议,以减少群众的修建困难和经济损失。”  
无人机勘查现场,15分钟找出二次灾害隐患  
        据记者了解到,自三支队2021年7月启动无人机辅助路政执法项目以来,已经成功生成了能精确投射公路实景的大比例尺仿真三维地形图。  
“相较于传统的勤务中队巡线勘察,无人机路政勘察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勘查当中,这个优势的体现尤为明显,如今年7月綦万高速发生的一起大面积滑坡事故,先期的人工勘查用了整整一天,方才粗略计算出了滑坡体量,而通过无人机的现场勘察,我们仅用了15分钟便发现了可能存在二次灾害的山体裂缝,加之与滑坡前的建模数据对比,计算出的滑坡体量也更为精确。”  

无人机精准测量(央广网发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供图)  

        执法人员表示:“此次我们的无人机辅助路政执法项目,采用了人机交互更灵活的RTK实时差分技术,能保证制作出的三维仿真模型精度达到厘米级,同时,我们使用的无人机还具有全天候飞行、负载多样、续航长等优点,其机身上持载的毫米波全身雷达也能让无人机避障更精准。原本,我们人工路政勘查,3个月仅能粗略完成60公里左右的数据采集,并且针对高边坡坡顶、大型桥梁下方往往只能采取照片存档,目标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房屋结构等都无法直观展现,而今,我们使用无人机进行路政勘查,同样是耗时3个月,便采集了近40张数据照片,设置118组像控点,生成数据共1.3TB,其中路面航拍447公里,标注隧道119座,桥梁376座,互通42个,服务区16对,收费站47个,在辖区全景仿真模型里,能直观的展示公路用地和建控区边线以及人眼不易发现的建筑物,准确测量和标绘高边坡、桥梁,如南万高速文凤立交附近的居民住房,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便能快速准确的获得房屋面积及高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